过去,这个行业盈利太容易,不断吸引新的投资者进来,导致汽车服务店铺不断增加,2016年已经达到100多万家了。
过去好做,我认为有以下3个主要原因:
第一,客户赚钱相对容易;过去,你一定还记得客户每天来店里都在说,最近买了多少房子,房价又涨了,最近买了多少股票,股票又涨了...
第二,车是身份象征,客户舍得花钱;那时候客户购置的多半还是人生第一辆车,开着车觉得很有面子,为了炫耀自己的实力,新车换手也很快,两三年换一部车,每换一部还得消费一些美容、装潢项目。
第三,客户还不懂得美容和装饰的一些底细;例如美容项目,本来打蜡就可以起到很好地光亮和漆面保护作用,但是店铺推出的封釉概念,一个项目就值800多元,后来,为了更省事、赚更多,又推出镀膜概念,项目价值3000多元,最后上升为镀晶,变成一万多甚至两万元!车主因为不了解这些产品项目,反正花钱越多,越觉得有面子,就成了冤大头。
第一,只要有好的产品就能盈利;那个时候,几乎所有的老板,每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逛展会,展会上能选到最新的产品,只要选到好的产品,你这一年就赢了。那个时代人无我有,产品为王,有了好产品就能赚钱。早期的汽服店生意,基本上就是客户来洗车,顺便买些汽车用品,赚钱就这么简单!现在产品依然非常重要,但是仅有好产品,已经玩不转了。
第二,只要有一点好的技术就够了;最早的汽服店,多半是夫妻老婆店,老公负责一点技术,老婆负责财务,两个人带头创业。即使在今天,如果老公技术很好,老婆财务也管的不错,这种店铺的经营压力并不大。现在压力真正大的主要是那种投资以后自己不管,依靠别人的技术、别人来管的店铺。
第三,只要有好的销售就可以;过去赚钱一是要有好的产品,二是要懂得一点安装作业技术,三是要有一个能说会道的销售。以产品为核心的时代,只要你能把产品讲清楚,只要你能把它装上去,你就能赚钱,市场就是如此好做。
但是,这个好日子慢慢就过去了。
首先,最大的变化,客户兜里没钱了;钱不好赚,股票又跌了,来到店里心情就很不好,没有了花钱的欲望,这时候的生意当然非常难做。
其次,客户已经认识到美容装潢并不是刚需;客户意识到真正有价值的服务是什么,而那些美容项目不断降价,甚至让客户感觉过去被欺骗了。
最后,汽车已经发展成为代步工具;经过汽车行业整体的泡沫期,老板们的座驾换了一辆又一辆,后来发现,车子只不过是一个代步工具,已经不能代表他们的价值了,没有了装饰的必要。简洁、高效成了新时期的追求。
一直以来,绝大部分汽服店老板,把过去这种“换一个名字,变一个概念就可以赚很多钱的”的“便宜买卖”当成了常态。几年后,车主感觉上当了,钱又那么难赚,当然把腰包看紧,变得异常敏感。
第一,产品太多,信息太快,人无我有已不可能;今天,汽车用品厂商之间的竞争进入白热化,你有新产品我立马跟上,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。当产品已经不抢手,到了过剩的时候,客户反而不知道怎么选了。这样的状况下,他们干脆选择都不要。
第二,服务技术差异化不明显;无论是贴膜还是美容;快修还是深度维修,各家店在技术上都没有凸显优势。大多数店铺的服务项目和技术,都是互相模仿得来的,加上缺乏持续的用心钻研,你说我比他好?好在哪里?好多少?客户在服务过程中感受不到差异,而在他们心里,独立第三方门店和4S之间还是有区别的。
这个区别是什么呢?是对作业标准的认同,他们认为4S机构更规范。但是,随着竞争的加剧,实际上现在4S店也出现了诊断方面、报价方面的大量不规范。于是,客户就真的抓狂了。
第三,所谓的营销,就是巧舌如簧、变换花样;以上,我们讲了产品同质化、技术同质化,其实营销也是同质化严重。
以昆明为例,昆明车辆保有量120万辆以上,700家店平均每店1714个客户,每个客户为装饰美容汽车每年消费1000元,你够了吧?如何管理你的店面,如何提升服务,如何创造价值才是真理,而不是天天都抱怨车少、客户都不够优质。
美容店的服务不单止要在服务项目体验上,更应该要延伸到服务的呈现,换句话说你有好服务要能说明出来,还能让客户了解清楚,客户才能放心消费。
普遍门店活动的传播方式是展架一放,海报一贴然后就等。现在是互联网自媒体时代,活动的传播方式也应该要跟着转变,要从被动营销转为主动营销。GT能带给你一套主动营销的新方法,这就是我们的上游厂家的服务。
一个好的上游,能给店面最新的行业信息,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先进管理及销售模式,而不是只会说:老板我给你铺点货,我们要的是货吗?不,我们要的是钱!货本身不会赚钱,好的理念才能赚钱!
